得道者多助下一句是“失道者寡助”。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遵循正道,那么他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反之,如果一个人违背正道,那么他就会失去他人的支持。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遵循正道,以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名句,其下一句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篇文章深刻阐述了道义的重要性,指出了得道之人会得到广泛的支持,而失道之人则会遭到孤立。孟子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了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即领导者若能遵循正道,便能赢得人心,反之则会导致众叛亲离。
文章开篇即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在战争中,人心的向背比天时地利更为关键。孟子通过比喻一座小城的攻防战,说明了即使具备了天时地利,若无“人和”,也难以取得胜利。他进一步阐释,即使城墙高筑、护城河深挖、武器精良、粮食充足,若人心不齐,最终也难逃败亡的命运。
孟子进而指出,国家的稳固并非依赖于疆界的划定、山河的险要或武力的强大,而是依赖于领导者是否施行“仁政”。他强调,得道的君王会得到广泛的支持,而失道的君王则会遭到亲人的背叛,甚至天下人的反对。孟子认为,只有得到天下人支持的君王,才能在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治国理念的阐述,也是对领导者道德品质的要求。孟子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对于国家的兴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那些能够遵循正道、施行仁政的领导者,才能赢得民心,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