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子之行”的下一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强调了君子应当通过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通过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德行。
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哲理内涵流传至今。这篇文章不仅传达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也反映了一位智者对人生和品德修养的深刻理解。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强调了内心平静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以及节俭对于培养德行的作用。全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在翻译中,我们了解到,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内心的平静来修养身心,通过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明确志向和排除干扰是实现远大目标的关键。学习需要专注,而才干则来源于勤奋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在学习上取得成就。放纵和怠慢无法激励精神,冒险和急躁无法修养性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意志逐渐消逝,最终可能导致与世隔绝,困守在自己的穷困之中,悔恨莫及。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在公元234年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家书。当时,诸葛亮忙于国家事务,无法亲自教育儿子,因此写下这封信,以告诫儿子。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和书法家。他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散文代表作包括《出师表》和《诫子书》。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了连弩,称为诸葛连弩,能一次发射十支箭。诸葛亮在234年逝世于五丈原,后世对他的尊崇极高,被视为忠臣的楷模和智慧的化身。
以上内容是对《诫子书》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篇经典文献的内涵。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