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没有后代。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改革家,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被称为“商鞅变法”。由于改革触动了贵族利益,商鞅最终被车裂处死。史料中没有关于商鞅后代的记载,因此可以认为他没有留下后代。
商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代表人物,其生平和变法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鞅出生于约前390年,卒于前338年,原籍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一带),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属于公孙氏。他因被封于商(今陕西商洛),故后世称其为商鞅。商鞅在秦国执政十九年,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这些改革被统称为“商鞅变法”,极大地促进了秦国的繁荣和强大。
商鞅年轻时对刑名之学颇有研究,曾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职。公叔痤临终时曾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但惠王并未采纳。后来,商鞅前往秦国,向孝公阐述了变法改良的重要性,孝公对此表示赞赏。尽管商鞅的变法理念遭到了甘龙、杜挚等重臣的反对,但秦孝公坚定地支持商鞅,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了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措施之一是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来取信于民:他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放置在国都南门,并悬赏十金给能将其移至北门的人。最初无人响应,商鞅随即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最终有人成功移木并获得赏金。这一举措展示了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对民众的诚信。在变法过程中,商鞅严格执行法律,即使太子犯法,也对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施以刑罚。《战国策》对此评论道:“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商鞅的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的国力显著增强,百姓富足,臣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秦孝公因此提升商鞅为大良造。两年后,秦国迁都咸阳,并实施了第二次变法。孝公二十年(前342年),秦国的富强得到了周天子和诸侯的认可。次年,秦国利用魏国在马陵之战中的失利,攻打魏国,商鞅以智取魏公子昂,迫使魏国割让河西地区求和。商鞅因此战功被封于商,成为商君。
然而,商鞅在秦相期间,由于执法严格,引起了秦贵族的怨恨。秦孝公去世后,太子即位为秦惠王。公子虔等人为报复商鞅,诬告他谋反。商鞅试图逃往魏国,但魏国因之前商鞅的计谋而拒绝接纳。无奈之下,商鞅返回秦国,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但最终兵败被杀。秦惠王将商鞅车裂,并灭其族,结束了这位伟大改革家的一生。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