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相闻,汉语成语,拼音是jī quǎn xiāng wén,意思是指人烟稠密。出自《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 释义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比喻彼此居住得很近。
也指人烟稠密。
2. 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 典故
老子(李耳)认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顺其自然 ,反映在社会理想上,则是一种幻想中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社会理想:
使其即使有高效率的器具也不使用,使民众畏惧艰险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舟车,也不乘用,虽然有武装,也不炫耀。使民众回复到结绳记事的远古时代,满足其饮食衣裳,安于其住居礼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古代各部族最初孤立的情形。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成为唯一可以与孔子哲学思想抗衡的最大思想流派,而且相互交融发展。如果说儒家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有其独特的贡献,那么道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则有其深刻的哲理。
4.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指人烟稠密。
如:乡下景色优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5. 近反义词
反义词:鸡犬不闻
例句:
至则见山居海中,田在山中,虽环田皆山,仍是平畴,不独田皆肥美,并居民稠密,中间亦有庙宇,鸡犬之声相闻,意武陵渔人所遇之境,不过如是。《镜湖自撰年谱》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