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曈曈日的意思古诗 千门万户曈曈日原诗

曈曈日的意思古诗 千门万户曈曈日原诗

原创 2025-04-28 10:20:33 次阅读

“曈曈日”指的是天刚亮时太阳初升的景象。这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了新年伊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热闹场景。“千门万户曈曈日”形象地展现了新年第一天,家家户户都沐浴在温暖的朝阳中,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曈曈日”与王安石的《元日》

“曈曈日”这个词汇,描绘的是日出时分,阳光温暖而明亮的景象。它源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这首诗以其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新年伊始的热闹与欢乐,以及万物更新的景象。王安石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新年的欢庆,也隐含了自己推行新政、改革旧弊的决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元日》全文及翻译:

在鞭炮声中,旧的一年悄然离去;春风带着暖意,吹拂着人们畅饮屠苏酒。千家万户在初升的阳光下,忙着更换旧桃符,迎接新的一年。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随着阵阵爆竹声响,旧年已经结束;温暖的春风带来了新年,人们欢庆地喝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取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注释:

元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爆竹是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屠苏酒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桃符是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元日》赏析:

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绘了逢年过节燃放爆竹的习俗,以及全家喝屠苏酒的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文,描述了家家户户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则是对古代民间挂桃符习俗的描述,通过新旧桃符的交替,寓意着新年的更新和变化。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寄托了作者的思想,表现得含蓄而深刻。

《元日》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初拜相并开始推行新政之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后,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不久后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了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的侵扰,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他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元日》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他出生于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