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绘西湖春景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沿湖而行,描绘了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花初绽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最后,诗人以“最爱湖东行不足”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之情。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佳作,描绘了春日钱塘湖的美景。诗中从孤山寺北贾亭西开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湖面春水与堤岸平齐,白云低垂与湖面连成一片的宁静景象。早春的黄莺争抢着飞向温暖的树木,新来的燕子忙碌地筑巢衔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继续描绘了春花烂漫、春草初生的景象,花朵的繁盛让人眼花缭乱,而浅浅的青草刚好能够覆盖马蹄,形象地传达了春天的柔和与清新。诗人对湖东的美景情有独钟,百游不厌,杨柳成荫,白沙堤穿过其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
《钱塘湖春行》全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他被誉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并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白氏长庆集》流传至今,代表作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