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观潮》,意思是说庐山的云雾和浙江的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如果没亲自去看过,心中会充满遗憾。全诗如下: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的《观潮》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无限向往和深刻感悟。这句诗传达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对于那些未曾亲眼目睹的壮丽景色,人们总是怀有强烈的遗憾和渴望,但当真正置身其中时,却发现一切不过如此,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禅宗的哲理。
《观潮》全文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观潮》译文
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观的自然奇观。若未能亲临其境,心中不免会留下无尽的遗憾。然而,当我真正站在庐山之巅,目睹浙江潮水的澎湃,却发现除了庐山的烟雨依旧是烟雨,浙江的潮水依旧是潮水,别无他物。
庐山烟雨浙江潮全诗赏析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庐山和钱塘江潮的向往,这种向往如同梦境般萦绕心头。他认为,如果不能亲身体验这些自然奇观,将是一生的遗憾。但当他真正登上庐山,出任杭州刺史,亲眼目睹了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水后,他意识到,景物的价值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主观意识的反映。烟雨的聚散、江潮的涨落,在他看来,不过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不再激起他心中的波澜。
这首诗反映了人们对于未曾体验过的事物总是充满期待和幻想,而当梦想成真后,却发现一切并非想象中的那般激动人心。苏轼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传达了一种从妄念躁动到豁然开朗的思想转变,这种转变带有浓厚的禅宗色彩。
诗人的真实情感
在这首诗中,苏轼表达了一种从期待到平淡的情感转变。他曾对庐山和钱塘江潮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当真正目睹这些景观后,却发现它们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无特别之处。这种体验让诗人意识到,即使是世间奇景,也不过是平淡如水,不应为之惊叹。苏轼的这种感悟,将他的思想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即心静如水的禅宗境界。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这句话启示我们,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过于主观地判断事物。诗人最初认为不看这些景观会遗憾终身,但看过之后却发现不过如此。很多时候,人们的主观判断容易导致错误的结果,甚至得不偿失。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