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称谓是中国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直接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汉语词汇,拼音:nián líng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初度:《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1周岁为初度。
2-3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泛指2—3岁的儿童。
3-8岁
垂髫: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
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6岁
二八:为16岁。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人用碧玉形容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20岁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指二十岁。
古代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