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女子年龄古称 古代女子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女子年龄古称 古代女子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原创 2024-06-05 22:36:51 次阅读

古代女子不同年龄段的称呼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1. 幼年:童女2. 10岁:幼女3. 15岁:及笄(女子束发)4. 20岁:弱冠(女子戴冠)5. 30岁:半老徐娘6. 40岁:不惑之年7. 50岁:知天命8. 60岁:花甲9. 70岁:古稀10. 80岁:耄耋11. 90岁:鲐背12. 100岁:期颐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年龄和成长阶段的认识,以及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期望和评价。

在中国古代,女子的年龄有着丰富的别称,这些别称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年龄的细致划分,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对古代女子不同年龄段的称呼以及一些常见的别称进行详细解读。

女子古代年龄称呼

古代女子的年龄别称,从出生到成年,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称谓:

  • 不满周岁:称为“襁褓”,意指婴儿尚在襁褓之中。
  • 2~3岁:称为“孩提”,描述了孩童天真烂漫的时期。
  • 女孩7岁:称为“髫年”,指女孩开始留发的年纪。
  • 幼年泛称:称为“总角”,泛指幼年时期。
  • 10岁以下:称为“黄口”,比喻年幼无知。
  • 13~15岁:称为“舞勺之年”,指少女初长成的时期。
  • 15~20岁:称为“舞象之年”,进一步描述少女的成长。
  • 12岁(女):称为“金钗之年”,象征女孩步入青春期。
  • 13岁(女):称为“豆蔻年华”,形容少女青春美丽。
  • 15岁(女):称为“及笄之年”,标志着女孩成年。
  • 16岁(女):称为“破瓜年华”或“碧玉年华”,进一步强调少女的成熟与美丽。
  • 20岁(女):称为“桃李年华”,比喻女子如花似玉的年华。
  • 24岁(女):称为“花信年华”,意味着女子正处于最灿烂的时期。
  • 至出嫁:称为“梅之年”,暗喻女子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
  • 至30岁(女):称为“半老徐娘”,形容女子步入中年但仍保有魅力。

古代女子别称

除了年龄的别称,古代女子还有许多其他别称,这些别称多与女子的美貌、服饰或气质有关:

  • 红袖:原指女子红色的衣袖,后泛指美女。
  • 红裙:原指妇女穿的裙子,也用来指代妇女。
  • 红粉:原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后成为美女的代称。
  • 粉黛:原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颜料,喻指美女。
  • 蛾眉: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后成为美人的代称。
  •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是“蛾眉”的简称。
  • 红颜:原指妇女美丽的容颜,后泛指美女。
  • 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故称妇女为裙钗。
  • 巾帼:原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智慧出众妇女的代称。

这些别称不仅丰富了古代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和形象的理解和赞美。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