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得道者多助下一句是什么

得道者多助下一句是什么

原创 2025-02-09 09:00:35 次阅读

得道者多助下一句是:失道者寡助。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说,得到道义的人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而失去道义的人则很少有人帮助。这句话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遵循道德规范,以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篇著名论述,其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其核心观点。这篇文章深刻阐述了“人和”的重要性,强调了在战争中,人心的向背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通过具体的战例来说明,即使在有利的天气和地理条件下,如果人心不齐,也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文章中写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进一步阐释了即使城墙坚固、护城河深、兵器精良、粮食充足,但如果人心不齐,最终还是会失败,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孟子的这篇文章强调了作战时,有利的天气和地理条件都不如人心的团结更为重要。一座小城,即使四面被围,如果得到了天时,但仍然无法取胜,这说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而城墙高、护城河深、武器精良、粮食充足,但如果守城者人心不齐,最终还是会弃城而逃,这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进一步指出,国家的稳固不能仅靠边界的划定、山河的险要或武力的强大,而是要靠“仁政”来获得人民的支持。他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当支持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属都会背叛;而当支持的人多到极点时,天下人都会归顺。因此,有“人和”的君子,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通过战例和理论论证,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文章最后以“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为总结,突出了“人和”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的思想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和价值。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