瞠目结舌的意思是形容因惊讶、害怕或紧张而张大眼睛、说不出话来。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瞠若乎其后耳。”后来演变成“瞠目结舌”,用以形容极度惊讶或震惊的状态。
“瞠目结舌”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极度惊讶或窘迫而瞪大眼睛、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的状态。这个成语在中国汉语中广为人知,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某些令人震惊或难以置信的情况时的反应。
成语的来源
“瞠目结舌”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霁园主人的《夜谭随录·梨花》。而在曲波的《林海雪原》中,也有对这个成语的生动运用,描述了一个凶手在听到突如其来的声音后,感到极度惊恐,以至于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成语的用法
“瞠目结舌”的拼音为[chēng mù jié shé],其结构属于联合式,常作为谓语或补语使用,多见于书面语。这个成语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情绪,因此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成语的例句
1. 王荣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当老师突然提问他时,他只能瞠目结舌,完全不知道如何回答。
2. 空中飞人的特技表演惊险刺激,让在场的观众都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3. 面对父亲的严厉质问,儿子瞠目结舌,找不到任何辩解的话语。
4. 魔术师的表演精彩绝伦,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5. 当那位妇女得知自己的丈夫涉嫌贪污受贿时,她一时瞠目结舌,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与“张口结舌”的区别
“张口结舌”和“瞠目结舌”虽然都描述了因惊讶或窘迫而说不出话的状态,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张口结舌”更多地强调因理屈词穷或紧张害怕而发愣,而“瞠目结舌”则更侧重于因受到惊吓而呆住的样子。这两个成语虽然相似,但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