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意指再次跨越苍茫的群山,如同跨越波涛汹涌的大海,夕阳的余晖映照得天空血红。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决心和豪迈气概。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这句诗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革命征途中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这首诗作于1935年2月,记录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当时,红军在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指挥小组。红军北上娄山关,准备渡过长江,却遭遇阻碍。毛泽东果断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再次跨越娄山关。
2月25日,红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经过激战,傍晚时分终于控制了娄山关,为大部队顺利通过铺平了道路。这场战斗的胜利对红军来说意义重大,诗人毛泽东在战斗结束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不仅是对战斗场景的生动描绘,更是对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的颂扬。诗中的“苍山如海”象征着困难重重,而“残阳如血”则暗示着战斗的惨烈和牺牲。整首词通过这些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传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