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全文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对后世影响深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巨匠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作于丙辰年中秋,苏轼在欢饮达旦后,大醉之中,抒发了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水调歌头》全文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苏轼在丙辰年的中秋节,畅饮至天明,醉意中写下这首词,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他问青天,明月何时出现,天上的宫殿今夜是哪一年。他想乘风回到天上,但又担心月宫的寒冷。他宁愿在人间起舞,欣赏月下的影子。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无眠的人。月亮不应有恨,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才圆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古以来难以圆满的事。但愿亲人能长久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祖籍河北栾城。苏轼以其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而闻名,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
他的文学作品风格纵横恣肆,诗歌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坛,他开创了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书法上也有很高造诣,是“宋四家”之一;在绘画方面,尤其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文人画,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在政治失意和与弟弟苏辙别离的背景下,中秋夜对月的感慨。虽然他感到抑郁和惆怅,但并未沉溺于消极情绪,而是以超然达观的态度超越了忧虑,最终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