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一个汉语俗语,意思是比喻表面人家给了自己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自己付出的代价里。
出处:
1、宋·释道济《闻王妈妈定做小祥功德作二首》:“唐家閧里闲游赏,妈妈家中请和尚。二百衬钱五味食,羊毛出在羊身上。”
2、明·唐顺之《公移·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凡事总要大化小,小化无。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姓贾的再出两个,把这件事平平安安过去,不就结了吗。”
4、清·李渔《比目鱼·征利》:“浮云:‘好汉从来不吃眼前亏,借花献佛讨便宜。’小生云:‘羊毛出在羊身上。’”
造句:
1、衣服的价格加五成打八折卖给顾客,这实际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2、减少了屠宰税,是减了地方的税收,但我看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地方这一项收入减少了,还可以用别的办法去补。
3、帮闲的粮饷由知县大人来发,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帮闲们帮知县大人做很多见不得光的捞钱的事,事后,知县得大头,他们得小头。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