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是曹操所作的一首四言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赞美和对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诗中描绘了沧海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通过对大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胸怀天下、志在千里的气概。
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海景图。诗人站在碣石山上,东望那深邃的大海,感受着海水的起伏与山岛的高耸。碣石山上,树木繁茂,百草丰茂,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秋风的吹拂带来了波涛的涌动,使得大海显得更加壮阔。诗人以日月星辰的运行和银河的灿烂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大海的赞叹和对自然的敬畏。在这首诗中,曹操不仅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也借以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
诗词原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也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被封为魏王,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去世后被谥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