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庐山。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视角。
《题西林壁》全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译文
庐山的山岭和山峰,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观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我之所以无法完全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是因为我身处山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局部的景象。
《题西林壁》赏析
苏轼在游览庐山时,被其壮丽的山水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题西林壁》不仅是对庐山美景的描绘,更是对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的哲理阐述。诗中的前两句具体描述了庐山的自然景观,而后两句则通过游山的体验,引申出对事物认识的深刻见解。苏轼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要全面认识事物,需要超越个人的局限,摆脱主观的偏见。庐山简介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它东临鄱阳湖,南接南昌滕王阁,西靠京九铁路,北依长江,地理位置优越。庐山以其独特的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赋、散文等多个领域,且在书法和绘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苏轼以其豪放的词风和深邃的文学艺术造诣,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成就最为卓越的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并称,书法与“苏、黄、米、蔡”并称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绘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以上是对《题西林壁》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