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描述天门山被长江劈开,形成两座山峰;“碧水东流至此回”描绘江水至此回旋;“两岸青山相对出”展现两岸青山对峙;“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孤帆在夕阳下驶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壮阔景象的向往。
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一首描绘天门山壮丽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李白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途经天门山时有感而发。下面将对这首诗的翻译、注释以及赏析进行详细解读。
《望天门山》译文
天门山高耸,被长江之水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至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巍峨相对,一叶孤舟仿佛从天地间飞速飘来。
《望天门山》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江北的称西梁山,江南的称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似门户,故称“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故称楚江。
开:意为开掘、开通。
至此:指东流的江水在此转向北流。
回:指转变方向,改变流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形容孤舟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仿佛来自天边。
《望天门山》原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赏析
李白的《望天门山》通过描绘天门山的景象,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初出巴蜀时的乐观豪迈之情,展现了其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诗中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能够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呈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诗的前两句从“江”与“山”的关系入手。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描绘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反过来着重写天门山对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整体,第三句承接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接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证),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以上是对《望天门山》的翻译、注释及赏析的整理,供读者参考。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