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典故,发生在北宋时期。当时,杨时在程颐门下学习,一天程颐病了,杨时去探望。程颐正在睡觉,杨时就站在门外等,直到程颐醒来。当时正值冬天,杨时身上落满了雪,但他依然坚持等待,表现出对师长的尊敬和对学问的渴望。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比喻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精神。
程门立雪,一个流传千古的佳话,讲述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在一个飘雪的冬日,他们为了等待程颐醒来,不畏严寒,站立在雪中,直至程颐醒来。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象征那些对学问有着诚挚追求和对师长无比尊敬的学子们。
杨时,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官吏,以其渊博的学问和卓越的政绩闻名。他爱国恤民,清廉正直,深受百姓爱戴。游酢,北宋的书法家和理学家,自幼聪明过人,记忆力惊人。程颐一见他便认为他有成为道学家的潜质,后来程颢在扶沟设立学校,游酢便在那里担任学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最早见于《二程语录·侯子雅言》和《宋史》中的《杨时传》。在一次拜见程颐时,杨时和游酢因不忍打扰正在休息的程颐,选择在门外等待。当程颐醒来,发现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这个细节成为了尊重师长和坚持求学的象征。
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我们几个深刻的道理:求学必须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尊重他人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面对困难要勇于挑战,保持坚定的信念。杨时后来成为了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尊重师长,虚心求教,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
程门立雪不仅是对杨时和游酢的赞美,也是对所有追求知识和尊重师长的人的启示。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尊重他人,勇于面对挑战,并且坚持不懈。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