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何处秋风至出自唐代诗人谁的作品

何处秋风至出自唐代诗人谁的作品

原创 2025-04-19 16:10:21 次阅读

“何处秋风至”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秋风引》。这首诗的全文是: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风引》赏析

唐代诗人刘禹锡以其五言绝句《秋风引》描绘了秋风的意境。诗中“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秋风不知从何而来,却带来了大雁南飞的景象,伴随着树叶的沙沙声。

《秋风引》全文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似乎受到了《九歌》和汉武帝《秋风辞》的启发,通过对秋风和大雁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秋天景象的共鸣。与韦应物的《闻雁》诗相比,刘禹锡的诗作更注重情感与景物的交融,先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再描绘听到雁声的情景。

在《唐诗别裁集》中提到,刘禹锡的这种写法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如果将诗的顺序颠倒,可能会变成一首普通的作品。然而,诗歌创作并无固定规则,不能一概而论。《秋风引》的前两句描述了秋风的到来和大雁的南飞,这与韦应物诗的后两句内容相呼应,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相同的意境。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将视角从空中的雁群转移到地面的庭树,再聚焦到孤独的异乡人身上。这种由远及近的描写,逐步展现了秋天的景色。“朝来”一句既承接了首句的“秋风至”,也与第二句的“萧萧”声相呼应,仿佛回答了诗篇开头的问题。它表明秋风虽然无形,却附着于万物,现在它吹动庭树,使得树叶沙沙作响,无形的秋风已经近在咫尺。

直到诗的最后一句,才揭示了诗中人物的身份——“孤客”,他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如果联系刘禹锡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可以作为对“闻”的补充说明。作为孤独的旅人,他不仅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到悲伤,他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不言而喻。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