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学习寨卡病毒时,需了解其为由蚊子传播的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感染人类。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轻微发热、皮疹等症状,孕妇感染可能引起胎儿小头症。预防措施包括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物、避免蚊虫滋生地。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目前无特效药。
寨卡病毒,源自乌干达语“zika”,意为“杂草”,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1947年,科学家在乌干达进行黄热病研究时,意外从一只发热的猴子体内分离出这种病毒,因此得名。次年,寨卡病毒从非洲伊蚊体内被分离出来,血清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类也会受到感染。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有亲缘关系。1956年的动物实验证实了寨卡病毒可以通过蚊虫叮咬传播。随后的调查发现,该病毒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尤其是猴子中广泛流行。
关于寨卡病毒的潜伏期,即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为数天。大多数感染者(约80%)不会出现症状,而有症状的感染者中,典型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尤其是手和足的小关节)、结膜炎等。此外,还可能出现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等症状。
寨卡病毒引起的症状通常较为温和,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周,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并不常见。少见的症状还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