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专业知识问答平台!
佰学网 >学习助考 > 教育问答 > 釜底抽薪的故事

釜底抽薪的故事

原创 2024-06-01 11:38:39 次阅读

问题:釜底抽薪的故事是什么?答案:釜底抽薪是一个中国古代成语,意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孙膑和魏国的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陷害孙膑,使其被削去膝盖。后来,孙膑在齐国的帮助下,利用智慧和策略,成功地击败了庞涓,从而彻底解决了问题。摘要:釜底抽薪是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孙膑被陷害后,通过智慧和策略击败庞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东汉末年,中国大地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袁绍作为河北的军阀,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渐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许昌进发,意图一举攻下曹操的根据地。而曹操,当时据守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仅有二万多人,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军,形势岌岌可危。

曹操的巧妙布局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对决中,曹操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面对袁绍的进攻,曹操表面上放弃了白马,诱使袁绍将主力西移,以阻挡自己的渡河行动。然而,这只是曹操的虚晃一枪,他随后派遣精锐部队回袭白马,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取得了初战的胜利。

粮草之争,关键一击

随着战事的拖延,粮草供给成为了双方的关键。袁绍自信满满地从河北调集了大量粮草,屯集在乌巢,却因轻视曹操而未加严防。曹操得知这一情报后,决定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偷袭乌巢,切断袁绍的粮草供应。他亲自率领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夜袭乌巢。乌巢守军在混乱中未能及时反应,曹军迅速包围并点燃了粮仓,袁绍的粮草化为灰烬。

袁绍的溃败与曹操的胜利

袁绍大军得知粮草被焚,军心动摇,供应断绝,士兵们的战斗力急剧下降。曹操抓住战机,发动全线进攻,袁绍的十万大军在恐慌中四散溃逃。袁绍本人也只得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逃回河北,从此势力大减,再难与曹操抗衡。

釜底抽薪的近义词与启示

“釜底抽薪”这个成语,意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近义词包括“抽薪止沸”、“拔本塞源”和“斩草除根”,均强调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性。这些成语不仅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