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应读作“qīng píng yuè”,其中“乐”字读作“yuè”。“清平乐”是一种古代汉语诗歌的曲调名,属于词牌名,常用于表达平和、宁静的情感。其韵律声情以平和、流畅为主,节奏较为舒缓,适合表现宁静致远的意境。这种曲调在宋代尤为流行,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此曲调创作诗词,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清平乐”这一词牌名的正确读音为“yuè”,它最初是唐代教坊中的曲名,后来演变成了词牌名。这个名称还有多个别名,包括“清平乐令”、“醉东风”和“忆萝月”。在宋代,清平乐成为了词人常用的词牌之一。
清平乐的词调有四种不同的异名,这些异名来源于不同的词作和词句。例如,《花庵词选》中称之为“清平乐令”;张辑的词中有“忆著故山萝月”句,因此又名“忆萝月”;张翥的词中“明朝来醉东风”句,使得它又被称为“醉东风”;此外,还有“破子清平乐”的称呼。
与其他流行的词调如“菩萨蛮”、“望江南”相比,清平乐的体式较为固定。它的正变体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正体是双调四十六字,以五代冯延已的《清平乐·雨晴烟晚》为代表。这种体式特点是平仄韵转换格,上阕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韵;下阕四句二十四字,三平韵。
变体一同样是双调四十六字,以宋代赵长卿的《清平乐·鸿来燕去》为代表。这种体式也是平仄韵转换格,上阕四句四仄韵,下阕四句三平韵,但与正体的区别在于上结句法有所不同,变体一的上结句为六字折腰豆。
变体二也是双调四十六字,以唐代李白的《清平乐·画堂晨起》为代表。这种体式为全仄韵格,上阕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韵,下阕四句二十四字,三仄韵,与前两体前仄后平的特点不同。此外,下阕中的非押韵句也与前词有所区别,前词下阕第三句为非押韵句,而此词下阕第一句为非押韵句。
在清平乐的代表作中,晏几道的《清平乐·莺来燕去》是一首广为人知的作品。词中描绘了莺燕交替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记忆的留恋。
清平乐不仅是宋词中常用的词调,也是曲牌名,属于南曲羽调。作为词牌,它的正体是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历史上许多著名词人如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都曾使用此调创作,晏几道尤其多产。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也是此调中的佳作。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xiehuiyue@offercoming.com。